日本建筑师设想:“未来住宅的12个模式
1,没有最好的房子,只有合适自己的房子,未来的好房子,大多都是定制的,比如美国豪宅DIY设计。
2,不同时代,会有不一样的户型住宅设计,比如刚需时代更强调房子功能和得房率,改善时代更强调房子品质和舒适度,豪宅时代更强调定制、个性,文化、艺术的品味;对当下中国的10多年市场化的房子,更多还是资产属性,空间属性,但缺乏更高层面的属性,老潘还是那句话,其一,过剩时代,中国不缺房子,缺好房子,缺有趣味的房子!其二,高总价时代,中国不缺豪宅,缺雅宅!
3,不同国家,因为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不一样,房子的造型也是不一样;今天特别推荐日本众多著名建筑师对未来住宅的12个新奇想法,也让我们大家可以领略未来房子进化的可能路线。
已为物流的未来准备好的YAMATO HOLDINGS和擅长用人性化的设计的产品设计师柴田文江联手打造“冰箱在室外的家”,而门外其实不只是有冰箱,还有能将衣服挂起存放的衣柜,可以存放药品的药箱。以后能叫快递送一箱冰淇淋到家里,存在门口冰箱。下班回家就可以享用了。
Airbnb、建筑师长谷川豪与奈良县吉野町一起联手打造了这个家,用了吉野町的杉木。
“家”的一层为社区公共空间,向当地居民开放。出门散步的老年人可以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二层三角屋顶的内侧房间供外来客人们使用。展览结束后,房间还将被运回吉野町,并在Airbnb网站上登记入册。
到时候我们如果去奈良,就可以在Airbnb上预定这个房子了。通过利用Airbnb旅行者的兴趣将进一步与当地深入结合。这个“家”在当地人与到访的旅行者之间建立起新的关系。
建筑师永山祐子的理想是建成一个轻到可被大灰狼吹飞的“秸秆之家”。她说:“这个家的轻巧和精致是牢固的砖结构建筑所不具备的。‘の家四面环绕‘の字型圆墙壁,由入口处自然被引入室内。曲面墙壁全部为视屏,故而可以在家中随处观赏电影、使用视频电话并浏览网站。在屋顶最髙处的风向传感器,可以敏锐捕捉到室外气候状态,并将信息传递给室内居住的人。厨房呈岛型。浴室和卫生间集中在居室中央,上面是卧室。中央设计为四角形,背靠墙壁,空间似乎是在无形中被分隔开来,实际上居住空间却是处于无缝连接状态。”
日本的山村很多,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耕种和收割有了问题。每值收割之际,无印良品都会为当地的农耕伸出援手,组织人们帮忙收割。每当收获之后,多余的稻杆捻成绳,制成草鞋或正月的装饰物。
看着这些深具日本特色的事物,每个日本人心中都会激起一种强烈的情感:这样的生活一定不可以丢失。所以,一边欣赏着稻田风光,一边沉浸于工作,无疑是日本人的最爱。而“梯田办公室”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去处。
这个“家”名为“New Nomad(新游族群)”,目标人群是那些非定点居住、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门在外的人们。他们的工作强度大、收入高、结交人群范围广。相比沉浸于单一的生活模式,他们更愿意寻找能舒适度过半月时光的地方,或是召集亲友,开个轻松愉快的派对。
基于以上构想设定,把百货店与居住空间联系在一起,百货店凭借其强大的商品采购力,无论是威尼斯彩色玻璃吊灯,还是北欧家具,亦或是京都老字号装裱店的日式门窗,都唾手可得。此外,与顾客之间建立的信用关系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谓是建筑师与业主之间理想的媒介。
租赁住宅的结构着重于私有空间最大化,公共部分则仅由通道构成。但如果尝试将私有空间最小化,同时设计出宽敞的厨房、浴室、家庭影院以及庭院等共有空间,那么,人们就可以在近乎奢侈的厨房中烹制饭菜,在宽敞的浴缸里舒展身体,在舒适的书房中读书以转换心情。
而共享部分的庭院,如果交给有较多自由时间的老年人,或是擅长庭院打理的人管理,那么人们便可共享庭院景观。过道也会一改单调形象,变身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复合空间。
立足新技术,洞察居住未来的企业LIXIL,与思考以低成本打造轻型家居的建筑师坂茂联手打造。LIXIL将浴室、卫生间、厨房、洗漱台融为一体,将排水设于上方,使排水系统能设于房间的任何一处,具有划时代意义。此装置可称为集生活必要功能的大成者。
此外,凭借可让厚重的玻璃实现不可思议的轻松滑动的技术,以及在打开玻璃表面一半的位置旋转90度,使之完成侧向滑动收纳的装置,让“家”中出现一个巨大的开口。屋顶和外壁则由链条将薄板固定。住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行改变房间的大小和格局。
不是家而是水岸。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是将推动木制化的企业——住友林业的杉木板材、方材直接进行组合拼装,另外,有人称“植物猎手”的西畠清顺先生加盟,由此便诞生了由树木、水与木材构成的宜人空间。
凸版印刷与原设计研究所带来了木纹家,将印刷技术用于家庭装修,印刷装饰材料的细腻和逼真感,甚至超过了木材本身。
10.内与外之间 / 家具与房间之间——TOTO×YKK AP×五十岚淳·藤森泰司
TOTO·YKK AP与建筑师五十岚淳联手家具设计师藤森泰司共同提出“内与外之间/家具与房间之间”方案。创意源自五十岚淳先生,他放弃了将“窗”单纯视为墙壁开口的认识,换以假设赋予其新的功能,由此尝试深入解读空间的可能性。
藤森泰司也一改一直以来将家具视为与房间隔离的道具这种思考方法,探索同时营造出空间与功能的家具彼此配合的设置。
OYOTA 与隈研吾一同设计了 GRAND THIRD LIVING,向大家展示了汽车并不仅是交通工具,还能拓展与居住空间之间的崭新关系。
建筑师隈研吾的创意是在汽车的后备箱内尽量多的叠置轻型、强韧的碳素纤维框架,以及由牢固密封的纤维制成的篷布,并将此装置应用于没有能源设施的非正常领域。打开数面篷布,可意外获得巨大的空间容积。向其中导入源自汽车的能源与信息,即便是身处某半岛边缘的偏僻之地,也可确保宜人的舒适空间。
12.带信号屋檐的家——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原设计研究所(展陈设计)× 中岛信一(影像制作)
启动新智能手机“TONE”服务的CULTURECONVENIENCE CLUB认为:当下家的组成的重点并非物理性的“家的屋檐”,而将成为通过服务构建家庭关系的“信号屋檐”。
比如,在福冈独自生活的奶奶,和住在东京的三门之家,凭借共享TONE服务形成紧密的联系。 孩子在父亲的通信终端下载自己最喜欢的APP,父亲对此来管理。父亲能了解孩子的位置信息、老母亲一天的步行数,以及通信终端的充电状况等信息。
这样的服务拉近了分开居住人们之间的距离,并营造出新的亲密关系。就像真的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热络的人际关系由此诞生。在展会现场将通过视频演绎悲喜交加的“信号屋檐下的真情故事”。